一、教學目標:
從日常生活中的案例導入犯罪學理論之基礎,衡量社會現象,發覺犯罪原因,進而規劃犯罪防治之理念,使學生瞭解社會犯罪現象之發生,從犯罪學理論之知識,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再經由犯罪預防與矯治,控制犯罪之概念,進而透過犯罪學理論的學習,使學生在思考或處理刑事司法問題時,能更深入且完整。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獨立思考能力
|
|
|
|
邏輯判斷能力
|
|
|
|
實務應用能力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獨立思考能力
|
|
|
|
邏輯判斷能力
|
|
|
|
實務應用能力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對犯罪現象關懷及欲明瞭犯罪原因,無任何基礎者,皆可選修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 | 犯罪概念與犯罪現象 |
第二週 | 犯罪學概念與刑事政策異同 |
第三週 | 西方犯罪學思想起源與發展 |
第四週 | 理性選擇理論、犯罪學古典學派 |
第五週 | 犯罪學實證學派 |
第六週 | 研究方法與犯罪統計 |
第七週 | 犯罪原因論之犯罪生物學理論 |
第八週 | 犯罪社會結構學派-文化偏差理論、區位學理論 |
第九週 | 犯罪社會結構學派-古典緊張理論、一般化緊張理論 |
第十週 | 犯罪社會結構學派-次級文化理論、機會理論 |
第十一週 | 犯罪社會過程學派-社會學習理論-模仿差別接觸、增強理論 |
第十二週 | 犯罪社會過程學派-社會學習理論-中立化理論、社會控制理論-抑制理論 |
第十三週 | 犯罪社會過程學派-社會疏離理論、犯罪反應理論-標籤理論 |
第十四週 | 犯罪心理學概論 |
第十五週 | 犯罪經濟學(財產、經濟、白領犯罪特徵) |
第十六週 | 犯罪生態學 |
第十七週 | 社會衝突學派、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生命史) |
第十八週 | 犯罪處理(犯罪預防、情境犯罪預防)與犯罪處遇 |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 自由意志與理性選擇理論、犯罪社會結構學派-古典緊張理論、一般化緊張理論、機會理論 |
第二次 | 犯罪社會過程學派-社會學習理論、模仿差別接觸、社會控制理論 |
第三次 | 犯罪社會衝突學派-標籤理論、整合理論、逐級年齡非正式社會控制理論(生命史)作業說明及討論 |
第四次 | 犯罪預防、情境犯罪預防策略 |
七、成績評量方式: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張平吾(2017),犯罪學導讀(1版),三民書局,ISBN:9789869282123
|
|
九、參考書目:
蔡德輝、楊士隆,犯罪學、五南書局 許春金,犯罪學、刑事司法體系犯罪預防
十、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一、上課日期:
2025/03/08
,
2025/04/12
,
2025/05/03
,
2025/06/07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六08:30~10:10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24/12/7 上午 12:1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