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透過具體案例,引導學生建立起行政法的思維,並據此貫穿總論、組織法、作用法到救濟法等各面向,同時作為後續學習租稅法、公務員法等個別領域的學習基礎。在教學上,透過時事案例與實務操作,幫助學生具體掌握行政法在現實中的應用,同時配合國考試題演練,使學生能在實作中學習並掌握應試策略與答題技巧。此外,課程亦重視學生法律素養以及公民意識,藉由新聞時事與具體案例,強化學生對於保障人權與依法行政之理解與應用,進而提升其批判思考、判斷分析能力,激發對公共法領域的關注。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獨立思考能力
|
|
|
|
邏輯判斷能力
|
|
|
|
實務應用能力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獨立思考能力
|
|
|
|
邏輯判斷能力
|
|
|
|
實務應用能力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一)有修習憲法; (二)對於行政法有濃厚興趣者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 | 導論 |
第二週 | 行政與行政法 |
第三週 | 公私法區分 |
第四週 | 行政法之法源 |
第五週 |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1):依法行政與法規 |
第六週 |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2) |
第七週 | 行政法一般法律原則(3) |
第八週 | 行政自由性: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 |
第九週 | 行政組織法:組織型態、權限 |
第十週 | 特別權力關係 |
第十一週 | 公務員法(1):權利、義務與責任 |
第十二週 | 公務員法(2):保障制度 |
第十三週 | 行政作用法:行政處分意義與要素 |
第十四週 | 行政作用法:行政處分合法性與效力 |
第十五週 | 行政作用法:行政處分瑕疵 |
第十六週 | 行政作用法:行政契約 |
第十七週 | 其他行政作用 |
第十八週 | 行政救濟法 |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 行政法導論之案例解析 |
第二次 | 特別權力關係之案例解析 |
第三次 | 行政處分瑕疵之案例解析 |
第四次 | 行政救濟法之案例解析 |
七、成績評量方式: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吳庚、盛子龍(2020),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16版),三民,ISBN:9789571469423
|
|
九、參考書目:
(一)翁岳生編:《行政法》(上/下冊),2020年4版 (二)林明鏘:《行政法講義》,2025年9版 (三)李建良:《行政法基本十講》,2022年13版 (四)陳敏:《行政法總論》,2019年10版
十、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一、上課日期:
2025/10/19
,
2025/11/16
,
2025/12/14
,
2026/01/11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日14:50~16:30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25/8/15 上午 12:50: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