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由具備電視新聞第一線實務經驗與國際媒體研究背景之教師規劃授課,旨在幫助學生掌握廣播與電視新聞的內容生產流程,並強化其當代表達力與跨平台內容整合技能。
課程以新聞寫作與播報為核心訓練,延伸至AIGC等新興數位技術的應用與個人新聞頻道的經營邏輯。除傳統新聞技能外,亦導入敘事新聞(Narrative Journalism)觀念與應用,訓練學生建立內容邏輯、觀點設定與敘事策略。
本課程亦強調「媒體語言與資訊分析」、「內容架構設計」、「敘事力訓練」與「公開傳達」等關鍵職場能力,特別適合有志於以下領域的學生修習:1) 媒體與新聞製作; 2)內容創作與自媒體經營; 3)教育傳播與知識轉譯; 4)公共溝通與行銷策略等。
透過本課程,學生將能「看懂內容背後的邏輯、立場與影響力」,在資訊爆炸時代中不僅不被帶風向,更能主動設計屬於自己的內容策略。並能夠:
•了解廣電新聞生態與媒體內容生產模式,掌握產業變革趨勢 •掌握新聞採訪技巧,提升現場應對與議題策劃能力 •訓練新聞寫作與編輯能力,強化內容結構與媒體語言意識 •學習視覺與聲音的敘事邏輯,提升新聞播報與影音製作能力 •探索AIGC時代的新媒體新聞與個人頻道操作模式 •提升資訊識讀與跨平台內容整合的媒體素養能力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培養大眾傳播的倫理與素養的學習力
|
認識大眾傳播的本質、媒介、理論及相關法規的知能
|
培養管理大眾傳播媒介或組織的職場專業技能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培養大眾傳播的倫理與素養的學習力
|
|
|
|
認識大眾傳播的本質、媒介、理論及相關法規的知能
|
|
|
|
培養管理大眾傳播媒介或組織的職場專業技能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培養大眾傳播的倫理與素養的學習力
|
|
|
|
認識大眾傳播的本質、媒介、理論及相關法規的知能
|
|
|
|
培養管理大眾傳播媒介或組織的職場專業技能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所有學生。 在這個人人都可能成為「內容創作者」的時代,新聞訓練不再只是為媒體工作者而設,而是每個人都需要的內容識讀力與論述力鍛鍊場。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 | 廣電新聞生態現況與內容生產概論 |
第二週 | 新聞自由與社會責任 |
第三週 | 新聞採訪策劃與議題設定 |
第四週 | 現場新聞採訪與應變能力 |
第五週 | 新媒體特徵與社群影響力 |
第六週 | 新聞稿與新聞腳本的撰寫 |
第七週 | 影音新聞播報與主播訓練 |
第八週 | 多元新聞寫作技巧 |
第九週 | 影像敘事與視覺語言訓練 |
第十週 | AIGC與AI新聞編輯實例 |
第十一週 | 跨媒體新聞製作模式比較(BBC × CNN × 台灣媒體) |
第十二週 | 跨媒體新聞發佈策略與內容轉譯語法 |
第十三週 | 深度報導專題(一):議題與觀點設計 |
第十四週 | 深度報導專題(二):敘事與視覺整合 |
第十五週 | 社群新聞與平台策略應用 |
第十六週 | 新聞產業未來趨勢 × 媒體創新設計思考 |
第十七週 | 媒體素養與國際比較 |
第十八週 | 課程總結 |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 新聞選題方法、資料搜集、有效提問與現場採訪 |
第二次 | 廣電新聞語言特徵與新聞寫作結構 |
第三次 | 視覺新聞剪輯與影像製作實作 |
第四次 | 新聞產業未來趨勢與AIGC應用研討 |
七、成績評量方式:
網路閱讀成績比例
35%
平時成績比例
25%
平時次數: 3
上課互動:5%
講次心得討論:5%
繳交作業:10%
課堂上實作演練:5%
期末成績比例
40%
上課互動:10%
繳交書面報告:20%
其他:綜合評量 10%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九、參考書目:
1.Broadcast News: Writing, Reporting, and Producing,Ted White,Focal Press,2017 2.The Elements of Journalism: What Newspeople Should Know and the Public Should Expect,Bill Kovach & Tom Rosenstiel,Crown Publishing Group,2021
十、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一、上課日期:
2025/10/19
,
2025/11/16
,
2025/12/14
,
2026/01/11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日13:00~14:40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25/6/19 下午 03:58: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