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開設學系:通識課程
|
|
課程名稱:台灣客家社會
|
|
學分數:2學分
|
|
科目代號:GE5451
開課號:1161L |
|
面授老師:楊護源
|
|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18 |
|
|
一、教學目標: |
|
本課程講授之主旨,係著重於引導學生瞭解客家文化之特性,啟發學生對客家文化的興趣,俾能主動學習,培養學生對台灣客家文化保存的認同感與珍惜傳承之責任心。
|
| 二、中心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 |
| |
基本素養: |
培養愛護鄉里的情懷
厚植公民意識
促進職場倫理與態度
提升國際宏觀及全球視野
|
| |
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社會生活知能
職場專業技能
|
| |
通識教育中心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與校訂基本素養與核心能力對應表:
|
| |
|
培養愛護 鄉里的情 懷
|
厚植公民 意識
|
促進職場 倫理與態 度
|
提升國際 宏觀及全 球視野
|
與時俱進 的學習能 力
|
社會生活 知能
|
職場專業 技能
|
| 校訂基本素養 |
|
培養愛護鄉里的情懷
|
●
|
|
|
|
|
|
|
|
厚植公民意識
|
|
●
|
|
|
|
|
|
|
促進職場倫理與態度
|
|
|
●
|
|
|
|
|
|
提升國際宏觀及全球視野
|
|
|
|
●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
|
|
|
●
|
|
|
|
社會生活知能
|
|
|
|
|
|
●
|
|
|
職場專業技能
|
|
|
|
|
|
|
●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
|
無限制
|
|
四、授課(實施)方式: |
|
小面授
|
|
五、教學進度: |
| 第一次 | 緒論 |
| 第二次 | 台灣客家的歷史源流 |
| 第三次 | 台灣客家的族群 |
| 第四次 | 台灣客家的生命禮俗 |
| 第五次 | 台灣客家的民間信仰 |
| 第六次 | 台灣客家的歲時節慶 |
| 第七次 | 台灣客家的飲食文化 |
| 第八次 | 台灣客家的產業經濟 |
| 第九次 | 台灣客家的社會文化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評量方式: |
|
上課學習表現50%, 期末報告50%.
|
|
七、成績計分比例: |
|
平時次數1次
平時成績比例50%
期中考成績比例0%
期末考成績比例50%
|
|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
自編教材
|
|
九、參考書目: |
|
◎徐正光主編,《台灣客家研究概論》(台北:行政院客委會,2007)
◎王東,《客家學導論》(台北:南天書局,1998)
◎曾逸昌,《客家通論》(苗栗:作者自印,2005)
◎苗栗縣立文化中心,《客家文化系列講座》(苗栗: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1)
◎鈴木清一郎原著,《台灣舊慣習俗信仰》(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78)
◎張祖基,《客家舊禮俗》(台北:眾文圖書公司,1994)
◎楊國鑫,《台灣客家》(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
◎汪毅夫,《客家民間信仰》(台北:水牛圖書,2006)
◎嶺南文庫編輯委員會,《客家風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
◎羅勇等主編,《客家文化特質與客家精神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6)
|
|
十、上課日期: |
|
2014/9/20
| , |
2014/9/27
| , |
2014/10/18
| , |
2014/10/25
| , |
2014/11/8
| , |
2014/11/22
| , |
|
2014/12/6
| , |
2014/12/20
| , |
2015/1/10
| | | | | | | |
|
|
十一、上課時間: |
|
|
|
更新日期:2014/5/31 下午 01:46:28
|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