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茲因兩者關聯涉及層面廣泛,為瞭解司法體系提出柔性司法新概念,爰將就業服務與(司法)社會工作對象範圍限縮為需要生活保護服務及生活重建與自立的犯罪被害人(馨生人)與更生保護的更生人及其家人等,內容簡述柔性司法概念、司法社會工作與就業服務關聯、生活重建的經濟拮据之民間與政府資源的生活補助、生活自立的就業與職訓之資源服務及其津貼補助,並一併介紹與其相關之司法、社會福利法、就業勞動法規權益認識,Ex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法、更生保護法、毒品危害防制條例、社會救助法、特殊境遇家庭扶助條例、勞動基準法、就業保險法、就業服務法、大量解僱勞工保護法、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法、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原住民族工作權保障法等,俾協助渠等自立生活及達社會公平正義。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自主健康管理能力
|
事業經營管理能力
|
健康福址服務知能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自主健康管理能力
|
|
|
|
事業經營管理能力
|
|
|
|
健康福址服務知能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自主健康管理能力
|
|
|
|
事業經營管理能力
|
|
|
|
健康福址服務知能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有興趣選讀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 | 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關聯(1)-柔性司法?司法社會工作?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關聯 |
第二週 | 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關聯(2)-柔性司法關懷對象之類型,司法社會工作之服務對象與場域及其服務處遇方向 |
第三週 | 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關聯(3) -更生保護就業與犯罪被害人權益保障及其家庭輔導,更生保護之中途之家安置(兒童少年類,一般成年類,戒除煙毒酒癮類,其他類) |
第四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與民間資源)-更生人或入獄服刑家人急難救助 |
第五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民間資源)-犯罪被害人[馨生人]&家屬經濟急難救助&生活補助 |
第六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資源)-更生人或入獄服刑&犯罪被害人[馨生人] 及其家屬之社會救助法之低收入戶 |
第七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資源)-高市政府社會局低收入戶生活補助&中低收入戶補助,[衛福部]協助積極自立脫離貧窮實施辦法 |
第八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資源)-更生人或入獄服刑&犯罪被害人[馨生人] 及其家屬之社會救助法低收入戶急難救助Q&A |
第九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資源)-社會救助法及其施行細則低收入戶&中低收入戶Q&A(1),Ex:家庭應計算及免列人口範圍?特定境遇單親家庭?無扶養能力?有無工作能力? |
第十週 | 生活重建-經濟拮据生活補助(政府資源)-社會救助法及其施行細則低收入戶&中低收入Q&A(2),Ex:身心障礙定義&及其致不能工作範圍?保險給付認定及核算? |
第十一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以工代賑服務措施(1)臺北市市民以工代賑輔導自治條等,高雄市政府社會局辦理以工代賑實施要點,公務單位僱用低收入戶或中低收入戶以工代賑人員納入勞動基準法之適用 |
第十二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以工代賑服務措施(2) &就業服務(1) :以工代賑服務措施&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勞動基準法&勞工保險條例關聯,Ex:台北市&高雄市脫貧自立計畫 |
第十三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 以工代賑&就業服務(2)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特定對象就業資源之勞工&雇主補助,Ex:施用毒品者就業服務計畫(1) |
第十四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 以工代賑&就業服務&職業訓練(3):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特定對象就業資源勞工&雇主補助,Ex:施用毒品者就業服務計畫(2),就業服務法第24條第4項特定對象資格自願就業津貼 |
第十五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就業服務&職業訓練(4):Ex:青年跨域就業促進補助實施辦法 |
第十六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就業服務&職業訓練(5):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辦法,就業保險法,Ex:職訓費用補助,職訓生活津貼,創業貸款利息補貼等 |
第十七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就業服務&職業訓練(6):特定對象就業資源,Ex:職場學習及再適應計畫-失業中高齡者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原住民待工期間職前訓練經費補助&失業者職業訓練 |
第十八週 | 生活自立-(政府)就業資源:就業服務&職業訓練(7)特定對象就業資源,Ex:家庭暴力被害人&特殊境遇家庭創業貸款補助、婦女自主訓練獎勵與再就業獎勵 |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 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關聯概論 |
第二次 | 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或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等機構介紹 |
第三次 | 就業與職訓資源及補助與相關勞動法權益之認識 |
第四次 | 期末考 |
七、成績評量方式: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丁嘉惠(2025),〈就業服務與社會工作〉,自編教材。
|
|
九、參考書目:
(一) 司法院、勞動部、衛福部、法務部、財團法人臺灣更生保護會及財團法人犯罪被害人保護協會等網站 (二) 吳耘嫚、陳心怡,〈從生物心理社會模式探究實務社工服務毒品戒癮處遇之影響因素〉,載於當代社會工作學刊第十期,2018年9月,頁38-78。 (三)曾華源,〈司法社會工作〉,載於曾華源等編著,《社會工作概論》,國立空中大學,2020年9月第2版,頁291-313。
十、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一、上課日期:
2025/10/18
,
2025/11/15
,
2025/12/13
,
2026/01/10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六16:40~18:20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25/5/11 下午 03:37: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