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開設學系:文化藝術學系
|
課程名稱:台灣文化史
|
學分數:2學分 (學系必修)
|
科目代號:CU1040
開課號:1611G |
面授老師:簡炯仁
|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04 |
|
一、教學目標: |
希望透過本課程的學習,培養學生對台灣各族群的文化習俗有所瞭解,進而親自從事台灣文化的田野調查,增進學生的本土關懷。
|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專業藝術知識能力
社會、人文涵養
思辨能力
整合與應用能力
多元文化及國際觀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專業藝術知識能力
|
|
|
●
|
社會、人文涵養
|
|
●
|
|
思辨能力
|
●
|
|
|
整合與應用能力
|
|
|
●
|
多元文化及國際觀
|
|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
無
|
四、授課(實施)方式: |
小面授
|
五、教學進度: |
第一次 | 「文化」是什麼 |
第二次 | 台灣原住民(平埔原住民及山地原住民)的文化 |
第三次 | 荷西時期的台灣文化 |
第四次 | 清領時期台灣漢人系(福佬人及客家系)的文化 |
第五次 | 清領時期台灣平埔族的「漢化」 |
第六次 | 日治時期的台灣文化的「現代化」 |
第七次 | 戰後台灣文化的變異 |
第八次 | 台灣文化的內涵及其特質是什麼 |
第九次 | 「全球化」衝擊下台灣文化的定位 |
| |
| |
| |
| |
| |
| |
| |
| |
| |
|
六、評量方式: |
平時成績比例30% 期中考成績比例30% 期末考成績比例40%
|
七、成績計分比例: |
平時次數1次
平時成績比例40%
期中考成績比例0%
期末考成績比例60%
|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自製ppt
|
九、參考書目: |
1. 科塔克(Conrad P. Kottak)原著,徐雨村譯《文化人類學》,2011,巨流圖書公司。
2.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1957,台灣歷史文獻叢刊。 3. 伊能嘉矩《台灣文化志》(中譯本),1985,台灣省文獻會。4. 古野清人原著,葉婉奇譯《台灣原住民的祭儀生活》,2000,原民文化事業有限公司。5. 國分直一原著,邱孟蕾譯《台灣的歷史與民俗》6. 邱彥貴、吳中杰著《台灣客家地圖》,2001,果實出版社。7. 中央研究院平埔族資訊網「平埔族專題」,網址:http://www.ianthro.tw/p/148. 簡炯仁《高雄地區平埔族原住民之研究》,2010,高雄縣政府文化局。9. 簡炯仁《屏東平原平埔族之研究》,2006,屏東縣政府文化局。10.段洪坤《阿立祖信仰研究》,2013,台南市文化局。
|
十、上課日期: |
2015/3/5
| , |
2015/3/12
| , |
2015/3/26
| , |
2015/4/16
| , |
2015/4/30
| , |
2015/5/14
| , |
2015/5/21
| , |
2015/6/11
| , |
2015/7/2
| | | | | | | |
|
十一、上課時間: |
|
更新日期:2014/11/26 上午 11:01:14
|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