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 1學期 課程大綱    
課程開設學系:大眾傳播學系
課程名稱:傳播與民俗藝術
學分數:2學分  (學系選修)
科目代號:MA5255052 開課號:06310
面授老師:李友煌
主講老師:李友煌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23

一、教學目標:
帶領學生自大學傳播角度來理解民俗藝術中,有關工藝美術及表演藝術的傳播和傳承方式,並從中啟發學生對民俗藝術在文化面的思考和傳播對其的主要意義。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培養大眾傳播的倫理與素養的學習力  認識大眾傳播的本質、媒介、理論及相關法規的知能  培養管理大眾傳播媒介或組織的職場專業技能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校訂核心能力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社會生活知能 職場專業技能
系訂核心能力 培養大眾傳播的倫理與素養的學習力
認識大眾傳播的本質、媒介、理論及相關
法規的知能
培養管理大眾傳播媒介或組織的職場專業
技能
三、課程選修條件:
不限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什麼是傳播?傳播的定義?
第二週什麼是民俗藝術?民俗藝術的特色?
第三週傳播與民俗藝術的關係I
第四週傳播與民俗藝術的關係II
第五週民俗學中的藝術類型I
第六週民俗學中的藝術類型II
第七週民俗藝術的產生與創造
第八週民俗藝術的傳播I
第九週民俗藝術的傳播II
第十週台灣民俗藝術中的民間戲曲種類I
第十一週台灣民俗藝術中的民間戲曲種類II
第十二週台灣民間戲曲的演變I
第十三週台灣民間戲曲的演變II
第十四週民俗藝術的文化保存
第十五週傳統戲曲的文化生產:傳播與媒體
第十六週傳統戲曲的數位典藏
第十七週傳統戲曲的網路推廣
第十八週總結:媒體傳播對民俗藝術的功能與貢獻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傳播與民俗藝術的定義與關係
第二次 台灣民俗藝術的產生與傳播
第三次 台灣民間戲曲的演變流傳
第四次 媒體傳播對民俗藝術的影響
七、評量方式:
平時上網學習 上課互動 出席率 講次心得討論
   其他:
期中筆試評量 繳交報告或分組討論報告或上台報告分享 繳交作業 繳交作品
   其他:
期末筆試評量 繳交報告或分組討論報告或上台報告分享 繳交作業 繳交作品
   其他:
八、成績計分比例:
平時次數1次  平時成績比例30%  期中考成績比例30%  期末考成績比例40
九、授課教材/教科書:
自編講義
十、參考書目:
施翠峰、施慧美:臺灣民間藝術,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12年 邱坤良:現代社會的民俗曲藝,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72年。 邱坤良: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台北市:臺原出版社,1997年。 吳騰達:臺灣民間藝陣,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 曾永義等著:臺灣傳統戲曲之美,台中市:晨星出版有限公司,2003年。 易中天:藝術人類學,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2001年。 鍾敬文主編:民俗學概論,上海:上海藝文出版社,1998年。
十一、上課日期:
2016/10/2 , 2016/10/30 , 2016/12/4 , 2017/1/8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日16:40~18:20
更新日期:2016/5/24 上午 10:32:02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Copyright(C)2010 The Open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網站 版權所有 電話:(07)8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