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開設學系:文化藝術學系
課程學期:107-2
課程名稱:佛教藝術
課程學分:3學分 【學系選修】
科目代號:CU227E017
開課號:0521E
面授老師:吳明國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04
一、教學目標:
佛教藝術廣泛而言,包含有建築、雕塑、繪畫、文學與音樂等藝術。佛教藝術發源於公元前六世紀左右,在釋迦牟尼佛陀涅槃之後,其造像之象徵意義尚未發展,或演變成複雜或多樣化時,其實佛教藝術已經在印度漸漸的開始發展。之後,隨著阿育王將佛教信仰向外傳播,佛教藝術逐日向亞洲其它地區和世界傳播,傳播的過程中以適應各地區之需要,更與該國家的文化融合,發展不同的佛教藝術風格。 印度之佛教藝術主要源於犍陀羅(今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及秣菟羅(今印度中北部);往北,透過絲綢之路傳入中亞地區和東亞形成了北傳佛教藝術;往南東,印度連接地中海與中國的海上絲綢之路,不僅貿易上影響東南亞各國,更將印度的文化和宗教直接豐富了東南亞各國的藝術內涵,形成南傳佛教藝術。藉由此課程俾使學生能夠了解普同的佛教藝術發展於亞洲的同異性,進一步擴展學生對佛教藝術認識之整體性。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具社會人文關懷
|
具多元文化觀
|
具藝術賞析評論專業知識
|
具文化藝術知能運用能力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具社會人文關懷
|
|
|
|
具多元文化觀
|
|
|
|
具藝術賞析評論專業知識
|
|
|
|
具文化藝術知能運用能力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具社會人文關懷
|
|
|
|
具多元文化觀
|
|
|
|
具藝術賞析評論專業知識
|
|
|
|
具文化藝術知能運用能力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四、授課(實施)方式:
小面授
五、教學進度:
第一次 | 佛教藝術之文化背景與印度佛教藝術—無佛像時代 |
第二次 | 印度佛教藝術—犍陀羅藝術和秣菟羅藝術 |
第三次 | 印度佛教藝術—珊奇佛塔、阿羌塔石窟、愛羅拉石窟 |
第四次 | 喀什米爾佛教藝術 |
第五次 | 尼泊爾佛教藝術 |
第六次 | 斯里蘭卡佛教藝術 |
第七次 | 柬埔寨佛教藝術 |
第八次 | 泰國佛教藝術 |
第九次 | 緬甸佛教藝術 |
第十次 | 中國佛教藝術—雲岡石窟 |
第十一次 | 中國佛教藝術—龍門石窟 |
第十二次 | 中國佛教藝術—大足石窟 |
六、成績評量方式:
七、授課教材/教科書:
世界佛教藝術源流,吳進生,諦聽文化事業出版,1997。
八、參考書目:
世界佛教美術圖說大辭典,如常法師 主編,佛光山宗委會,2013
九、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上課日期:
2019/02/20
,
2019/03/06
,
2019/03/13
,
2019/03/27
,
2019/04/10
,
2019/04/17
,
2019/05/01
,
2019/05/08
,
2019/05/15
,
2019/05/29
,
2019/06/05
,
2019/06/12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18/12/8 上午 09:12: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