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開設學系:文化藝術學系
|
課程名稱:音樂文化與觀念
|
學分數:3學分
|
科目代號:CU2291
開課號:04112 |
授課老師:嚴瑞祥
|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04 |
|
一、教學目標: |
本課程目的在研討,各式各樣傳統及現代學者對音樂的認知與價值的解釋。〝什麼是音樂?〞〝音樂對人類的重要性為何?〞這兩個問題是所有在乎音樂者無可避免的。問題看似容易?但如同所有哲學的命題,我們很難得到一個眾人皆滿意的結論,從希臘時代起,東西方哲學家就對音樂有過各種不同的定義,在眾說紛紜中,我們嘗試要理出一些端倪。
|
二、課程選修條件: |
無
|
三、授課(實施)方式: |
網路大面授
|
四、課程總綱要: |
本課程的大綱基於兩個基本假設而發展: 1、傳統的音樂(及其他藝術)美學仍具有相當的價值,即使某些部分已停止發展。 2、近年來的發展,迫使我們去探究人類在音樂上的創意,從何而來?為何而生?以及未來他所採用的形式會是什麼?
|
五、教學進度: |
第一週 音樂,文化與觀念定義 第二週 音樂的哲學←→傳統音樂美學 第三週 音樂是怎樣一種藝術 第四週 什麼叫做好音樂, 文化研究的價值問題 第五週 中國美學觀 第六週 西方美學觀 第七週 美學的興起 第八週 浪漫主義觀點 第九週 形式主義 Eduard Hanslick, On the Musically Beautiful 期中考 第十週 音樂的表情元素 Cooke, Deryck. 《音樂的語言》 第十一週 音樂的表情元素 Cooke, Deryck. 《音樂的語言》 第十二週 音樂風格的形成與變遷 第十三週 音樂所代表的事物 第十四週 音樂社會學 第十五週 音樂,性別 第十六週 音樂,性別 第十七週 音樂的政治經濟學 第十八週 音樂的政治經濟學 期末考
|
六、評量方式: |
期末 報告作業 考試
|
七、成績計分比例: |
平時次數3次
平時成績比例30%
期中考成績比例30%
期末考成績比例40% |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
課本:(教授自訂) Cook, Nicholas.《音樂》;嚴瑞祥編譯 2000. 自行出版 McClary, Susan. 《陰性終止》;張馨濤譯;台北:商周
|
九、參考書目: |
Attali, Jacques, Noise: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Music.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85. Cooke, Deryck. 《音樂的語言》 Oxford, 1959. Cook, Nicholas.《音樂》;香港: 牛津大學, 2000. Hanslick, Edward.;《論音樂的美─音樂美學的修改芻議》楊業治譯,台北:世界文物,1982. Gadamer, Hans-Georg. Wahrheit und Methode: Grundzüge einer philosophischen Hermeneutik. Tübingen: J. C. B. Mohr (Paul Seibeck) Tübingen, 1975. ----------. Truth and Method. (2nd ed.) Joel Weinscheimer & Donald G. Marshall, trans. and rev. New York: The Continuum Publishing, 1994. ----------. 《真理與方法》(共二冊)台北:時報文化,1993. Meyer, Leonard B. “Some Remarks on Value and Greatness in Music,” in Music, The Arts and Ideas.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67; pp. 22-41. Plato, Republic, Timaeus, Laws Scruton, Roger. The Aesthetics of Music. Oxford: Clarendon Press, 1997. Weiss, Piero and Richard Taruskin, eds. Music in the Western World: A History in Document. New York: Schirmer, 1984.
|
十、上課日期: |
2010/03/27,
2010/04/24,
2010/05/22,
2010/06/12,
|
|
十一、上課時間: |
|
更新日期:2010/2/12 下午 03:35:05
|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