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年度 1學期 課程大綱    
課程開設學系:文化藝術學系
課程名稱:台灣平埔族文化探討
學分數:2學分  (學系選修)
科目代號:CU126C014 開課號:0471G
面授老師:簡炯仁
開課學系聯絡電話:07-8012008#1404

一、教學目標:
「有唐山公,無唐山姆;有番仔姆,無番仔公」,臺灣原本就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現行的臺灣文化現象又與平埔傳統文化有密切的關連。本課程將藉由課堂的講解及討論,使同學瞭解台灣平埔文化後,更深化臺灣文化的認同,並從中擷取先民的文化智慧,強化對鄉土的情感。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具社會人文關懷  具多元文化觀  具藝術賞析評論專業知識  具文化藝術知能運用能力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校訂核心能力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社會生活知能 職場專業技能
系訂核心能力 具社會人文關懷
具多元文化觀
具藝術賞析評論專業知識
具文化藝術知能運用能力
三、課程選修條件:
曾修過台灣文化課程,對台灣文化多元性有興趣者皆可
四、授課(實施)方式:
小面授,使用PPT課堂講解及討論,另有一次利用週末進行「戶外教學」,時程上課討論
五、教學進度:
第一次如何研究平埔族社會與文化 (一)為何要研究平埔文化「有唐山公,無唐山姆;有番仔姆,無番仔公」,平埔文化是臺灣文化的胚胎(二)如何研究? 1. 歷史文獻的耙梳2.文化人類學、田野調查、深度訪談
第二次就文獻資料探討平埔族的生態智慧及其文化核心 (一)西雅圖酋長的對話、(二)、(三)、(四)郁永和《裨海紀遊》
第三次荷治時期對臺灣平埔族文化的描述――甘治士的調查報告及其他
第四次清代文獻對平埔族文化的描述――《番社采風圖考》及清代方志
第五次清代對臺灣平埔族的影響 (1)漢化政策 (2)清領時期「理番政策」――清領時期平埔族大遷移
第六次日治時期日籍學者對平埔族文化的調查研究
第七次臺灣平埔族的文化的現況――一個「失語」、「失憶」的族群
第八次如何復振日愈式微的臺灣平埔文化―以屏東馬卡道族為例
第九次平埔族「正名」運動的展望
六、評量方式:
期中考(筆試),課堂出席討論,田野調查書面報告
七、成績計分比例:
平時次數3次  平時成績比例30%  期中考成績比例30%  期末考成績比例40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自編ppt及時人學術報告
九、參考書目: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第一至三冊)台南市政府,2000-2004。 WM. Campbell Formosa under the Ductch<南天書局。 郁永河《裨海紀遊》(文獻會本)  周鍾瑄《諸羅縣志》,嘉義縣政府 黃叔璥《台海使槎錄》中的〈番俗六考〉,臺灣文獻叢刊第四種(台銀本)  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台銀本)《安平縣雜記》(台銀本)  伊能嘉矩《臺灣文化志》(中譯本),臺灣省文獻會。 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台灣踏查日記》,遠流出版社,1996。 伊能嘉矩原著,楊南郡譯註《平埔族調查旅行》,遠流出版社,1996。 伊能嘉矩《臺灣蕃政志》,南天書局。 鳥居龍藏原著,楊南郡譯註《探險台灣》,遠流出版社,1996。 臺灣總督府民政部蕃務本署《熟番戶口及沿革調查綴》(手抄本) 李亦園《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聯經出版社,1982。 阮昌銳《台灣土著族的社會與文化》,台灣省立博物館,1994。 潘英海《重修台灣省通志》卷三第二冊,台灣省文獻會,1995。 簡炯仁《高雄縣平埔志》,高雄縣文化局。 簡炯仁《屏東平原平埔志》,屏東縣文化局。 簡炯仁有關屏東平原「鳳山八社」的論文  中研院民族所、臺史所所舉辦的「平埔族學術研討會」論文集時人分區研究的成果 李壬癸(語文)、詹淑娟(北部平埔族)、陳秋坤,洪麗完(中部)、林清財、潘英海、簡炯仁等(南部)
十、上課日期:
2016/9/8 , 2016/9/22 , 2016/10/6 , 2016/10/20 , 2016/11/3 , 2016/11/17 ,
2016/12/8 , 2016/12/22 , 2016/12/29
十一、上課時間:
星期四13:30~17:00
更新日期:2016/6/7 下午 05:02:56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Copyright(C)2010 The Open University of Kaohsiung 高雄市立空中大學網站 版權所有 電話:(07)801-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