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目標:
紹和探討如何計算和管理產品與服務的碳足跡,以促進環境可持續性。
二、符合系訂核心能力:
|
|
具備運用科技與管理能力
|
具備問題發掘與解決能力
|
具備創新思考與整合能力
|
|
|
系訂核心能力與校訂核心能力對應表: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具備運用科技與管理能力
|
|
|
|
具備問題發掘與解決能力
|
|
|
|
具備創新思考與整合能力
|
|
|
|
|
校訂核心能力
|
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
|
社會生活知能
|
職場專業技能
|
系訂核心能力
|
具備運用科技與管理能力
|
|
|
|
具備問題發掘與解決能力
|
|
|
|
具備創新思考與整合能力
|
|
|
|
三、課程選修條件:
無
四、授課(實施)方式:
網路大面授
五、網路教學進度:
第一週 | 課程介紹與碳足跡基本概念 |
第二週 | 碳足跡計算方法概述 |
第三週 | 資料收集與管理策略 |
第四週 | 生命週期評估(LCA)在碳足跡中的應用 |
第五週 | 制定產品碳足跡 |
第六週 | 制造階段的碳足跡管理 |
第七週 | 物流與運輸碳排放 |
第八週 | 使用階段的碳排放評估 |
第九週 | 產品生命周期結束與循環經濟 |
第十週 | 服務業碳足跡特徵 |
第十一週 | 碳足跡管理與減少策略 |
第十二週 | 碳排放的報告與披露 |
第十三週 | 碳抵消與碳信用 |
第十四週 | 政策與法規對碳管理的影響 |
第十五週 | 市場驅動力與碳足跡的經濟影響 |
第十六週 | 社會企業責任與碳管理 |
第十七週 | 新興技術在碳管理中的角色 |
第十八週 | 課程總結與未來發展 |
六、面授內容綱要:
第一次 | 碳足跡的重要性 |
第二次 | 碳權簡介 |
第三次 | 碳足跡計算練習 |
第四次 | 碳足跡盤查演練 |
七、成績評量方式:
八、授課教材/教科書:
九、參考書目:
碳權與淨零
十、數位資源/電子書:
無
十一、上課日期:
2025/10/19
,
2025/11/16
,
2025/12/14
,
2026/01/11
十二、上課時間:
星期日13:00~14:40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觀念、不得非法影印**
更新日期:2025/3/21 上午 09:06:51
|